據IDC全球大數據和分析支出半年指南顯示,今年全球大數據和商業分析解決方案收入預計將達1891億美元,較去年增加12%。其中零售業於大數據和商業分析的投資增長迅速,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5.2%,可見零售業愈來愈依靠大數據。大數據分析不但適用於網購業,更為實體零售業務帶來突破。
大家要明白,即使在數碼時代下,網購業務並非絕對趨勢。實體店對某客群仍有吸引力,甚至有研究顯示Z世代光顧實體店次數為網購三倍。快閃店的盛行,證明購物不再是單純消費,而且是一種體驗。究竟在寸金尺土的香港,品牌應如何配合大數據,善用實體店每寸空間,為顧客打造最佳體驗?
隨著科技發展迅速,更準確預測消費者行為的數碼解決方案相繼出現。為配合零售商及製造商對減低成本,並提高效益的需求,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配合先進科技,今年2月在香港推出更精準的數據收集方案「Smartstore」,讓受訪者進入3D虛擬沉浸式環境,接受各種商店實時場景測試,然後根據消費者頭部、眼睛及腳部動向來擷取數據進行分析,幫助商戶改善銷售策略。
除了零售業外,活動行業將來亦會增加利用虛擬實境技術,以預測消費者行為。活動行業變化萬千,過往的活動數據未必百分百適用於日後活動策劃。透過虛擬活動場景,毋須搭建實際場地及設施,亦能測試受訪者真實反應,再根據數據調整最終「完成品」,減少製作實物作試驗次數,有助減低研究成本。
數據雖可幫助預測消費者行為,但企業亦應為品牌注入創意元素,才能滿足顧客追求驚喜體驗的需求。